石莽草
(《廣西中藥志》)
【異名】石辣蓼(《廣西中藥志》),頭花蓼、小紅藤(《廣西植物名錄》),太陽草(《云南中草藥》),滿地紅、四季紅、火溜草(《文山中草藥》),紅花地丁、繡球草、驚風(fēng)草、小銅草、小紅草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。
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頭花蓼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頭花蓼
多年生草本。莖蔓延,先端斜升向上,表面紅色,節(jié)處著生柔毛。葉互生,橢圓形,長(zhǎng)2.5~5厘米,寬1~2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楔形,全緣,具緣毛,邊緣及葉背往往帶紅色;葉柄帶紅色,長(zhǎng)約1~3毫米,基部具耳,包莖;托葉鞘狀,先端平整,被長(zhǎng)柔毛。總狀花序直立,近球形;花被淡紅色,5深裂,裂片橢圓形,先端略鈍,長(zhǎng)約2毫米;雄蕊8,花絲白色,透明,腺體黃綠色,長(zhǎng)圓形,位于花絲基部,花藥淡藍(lán)色;子房上位,綠黃色,表面光滑,花柱上部3裂,柱頭球形。瘦果包于宿存的花技內(nèi),卵形,具3棱,光滑無毛。花期8~10月。果期9~11月。
生于巖石上。分布我國西南部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曬干或鮮用。
【性味】苦辛,溫。
①《廣西中藥志》:"味辛微澀,性溫。"
②《廣西中草藥》:"味苦辛,性平,無毒。"
③《云南中草藥》:"酸,涼。"
【功用主治】解毒,散瘀,利尿通淋。治痢疾,腎盂炎,膀胱炎,尿路結(jié)石,風(fēng)濕痛,跌打損傷,瘡瘍濕疹。
①《廣西中藥志》:"祛風(fēng)濕,散瘀止痛。治風(fēng)濕,跌打。"
②《廣西中草藥》:"解毒消炎。治痢疾,皮膚潰瘍,無名腫毒。"
③《云南中草藥》:"清熱利尿,通淋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,煎水洗,或熬膏涂。
【宜忌】《廣西中藥志》:"孕婦及實(shí)熱者忌用。"
【選方】①治風(fēng)濕痛:石莽草煎水蒸洗。(《廣西中藥志》)
②治痢疾:石莽草二兩,水煎,日分二次服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③治血尿、膀胱炎:鮮太陽草一兩,水煎服。若血止仍尿痛則加背蛇粉一分五厘,水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》)
④治瘡瘍、麻風(fēng)潰爛:石莽草一斤,九里明五兩,爬山虎五兩,桉樹葉五兩。水煎成膏,加梅片二錢攪勻。涂患處,每日一次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⑤治腎盂腎炎,尿道結(jié)石,跌打損傷:頭花蓼五錢至一兩,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
⑥治跌打瘀腫:石莽草打爛,酒炒外敷。(《廣西中藥志》)
⑦治尿布疹、黃水瘡:鮮太陽草煎水,洗患處。(《文山中草藥》)
⑧治爛瘡:石莽草、爬山虎、九里明各適量,水煎,洗患處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石莽草
時(shí)間:1970-01-01 08:00 來源:未知 作者:小久 人氣:-
石青菜
石青菜 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 【異名】石頭菜(《云南中草藥選》),門聽(壯名)。 【來源】為苦苣苔科植物中華被萼苣苔的全草...
-
石韋
石韋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石?(《本經(jīng)》),石皮(《別錄》),石葦(《滇南本草》),金星草、石蘭(《綱目》),生扯攏(《分類草...
-
石上開花
石上開花 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 【異名】巖蓮花。 【來源】為景天科植物石上開花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石上開花 多年生草...
-
石決明
石決明 (《別錄》) 【異名】真珠母(《雷公炮炙論》),鰒魚甲(陶弘景),九孔螺(《日華子本草》),千里光(《綱目》),鮑魚皮...
-
甘土
甘土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白單、白?《石藥爾雅》),膨潤(rùn)土(《黑龍江中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硅酸鹽類礦物蒙脫土、漂白土...
-
紅娘子
紅娘子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樗雞(《本經(jīng)》),灰花蛾(《綱目》),紅娘蟲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么姑蟲(《中藥志》),紅女...
-
爐甘石
爐甘石 (《外丹本草》) 【異名】甘石(《品匯精要》),盧甘石(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),羊肝石(《現(xiàn)代實(shí)用中藥》),浮水甘石(《中藥...
-
單條草
單條草 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》) 【異名】星宿菜(《救荒本草》),靈疾草(《陜西植藥調(diào)查》),小硼砂(《貴州植藥調(diào)查》)。 【來...
版權(quán)聲明:
1、本文系會(huì)員投稿或轉(zhuǎn)載自網(wǎng)絡(luò)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旨在傳遞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(diǎn)和立場(chǎng);
2、本站僅提供信息發(fā)布平臺(tái),不承擔(dān)相關(guān)法律責(zé)任;
3、若侵犯您的版權(quán)或隱私,請(qǐng)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刪除。